國產(chǎn)客車和進口客車價格相差多少?
客車價格因品牌、座位數(shù)、配置等因素而有很大差異,價格差少則幾十萬,多則數(shù)百萬。不同品牌的同座位數(shù)客車價格不同,如宇通 50 座客車價格約 200 萬到 400 萬 ,普通品牌同座位數(shù)大巴可能僅需幾十萬元;同一品牌不同座位數(shù)的客車也有價格區(qū)別,像金龍 33 座約 20 萬元,45 座約 30 萬元。此外,配置高低也會影響價格,豪華配置往往比普通配置貴很多。
具體來看,在品牌方面,除了宇通,金龍50座客車價格在150萬到300萬之間,考斯特19座50萬元,25座60 - 65萬元。品牌影響力越大,技術(shù)研發(fā)投入、品牌維護成本等都會相應增加,從而體現(xiàn)在價格上。
座位數(shù)的影響也十分明顯。以金龍為例,隨著座位數(shù)從33座增加到45座、53座,價格也從約20萬元提升到約30萬元、約40萬元。宇通品牌也是如此,33座約28萬元,45座40萬元,53座55萬元。座位數(shù)增多,車輛的制造成本、技術(shù)難度等都會上升,價格自然水漲船高。
配置對價格的影響更為突出。普通配置的50座大巴車價格一般在20萬元左右,而豪華配置的50座大巴車在100萬元以上,差價達80萬元。普通19座旅游大巴車價格在20 - 30萬元左右,豪華55座旅游大巴車卻需100萬元以上,差價超70萬元。豪華大巴配備高級空調(diào)等豪華設施,大大增加了成本和售價,像尼奧普蘭的Megaliner曾標價712萬元,斯堪尼亞100萬 - 150萬元。
總之,客車價格在多種因素交織影響下,呈現(xiàn)出較大的差異范圍。品牌的底蘊與實力、座位數(shù)的多寡、配置的高低等,都在客車價格的天平上扮演著重要角色。消費者在選擇客車時,需要綜合考量這些因素,才能選到符合自身需求與預算的車型 。
最新問答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