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通過里程數(shù)評估汽車的剩余價值?
想要通過里程數(shù)評估汽車的剩余價值,有多種方法。
常用的是分段殘值評估法,也稱“54321 法”。將車的有效壽命分為 5 段,每段價值依次為新車價的 5 /15、 4 /15、 3 /15、 2 /15、 1 /15。比如新車價 10 萬元,有效壽命 30 萬 km,每段 6 萬 km,已行駛 12 萬 km,價值大體是 10×(3 + 2 +1)÷15 =4 萬元。
若懷疑里程表不準,可用“使用年數(shù)×年均行駛里程”計算,非營運車年均行駛里程約 2.5 萬 km,營運車如出租車年均約 18 萬 km。
另外,按 30 萬公里有效壽命算,每 6 萬公里為一損耗階段,依次是 10/30(6 萬公里內(nèi))、8/30(6 萬-12 萬公里)、6/30(12 萬-18 萬公里)、4/30(18 萬-24 萬公里)、2/30(24 萬公里以上)。比如現(xiàn)最低新車指導價 7 萬元,已行駛 6 萬公里,剩余價值約 7×(1 - 10/30)= 4.67 萬元。
國家報廢標準雖為 60 萬公里,但實際估價通常不以此為據(jù)。二手車價值不僅受里程數(shù)影響,還與車齡、事故處理記錄、改裝、車輛裝飾件磨損程度、保值率、排放標準等有關(guān)。
行駛里程和使用年限不一致時,一般參考較低的評估價。此外,還有車齡估值法,以 15 年使用年限為準,計算公式為二手車殘值=[1 - n/15]*新車歷史最低價。行駛里程估值法優(yōu)點是估值快捷,但缺點是與實際價格相差較大,計算公式為二手車殘值=[1 - n/60]*新車歷史最低價。
但二手車調(diào)表常見,單從里程估值不準確,還需配合其他評估方法??傊u估汽車剩余價值要綜合多種因素,才能得出較準確的結(jié)果。
最新問答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