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續(xù)兩個季度凈利潤大跌,對長城汽車是一記警鐘。

7月18日,長城汽車在港交所發(fā)布了上半年業(yè)績快報。
報告顯示,2025年上半年,長城汽車營業(yè)總收入923.67億元,同比增長1.03%;凈利潤63.37億元,同比下降10.21%;扣非凈利潤35.82億元,同比下降36.38%。

對于利潤下滑的原因,長城汽車表示,“本報告期公司開啟新的產(chǎn)品周期,實現(xiàn)銷量和營業(yè)收入的同比增長,同時加速構建直連用戶的新渠道模式,以及加大新車型、新技術的上市宣傳及品牌提升,投入增加導致凈利潤波動?!?/span>
不過,除了這些官面解釋,車事評點認為,銷量波動也是其利潤下跌的主要原因。
據(jù)此前披露的產(chǎn)銷快報,今年上半年,長城汽車總銷量56.98萬輛,同比微增1.81%。其中,哈弗品牌累銷32.14萬輛,同比增長7.24%;WEY品牌銷量3.45萬輛,同比增長73.62%;長城皮卡銷量9.62萬輛,同比增長4.69%;歐拉銷量1.39萬輛,同比下降56.19%;坦克品牌銷量10.37萬輛,同比下降10.67%。

在此前的文章“國產(chǎn)硬派越野車之王,下跌兩位數(shù)!”我們提到,在長城汽車旗下,哈弗雖然銷量占比最高,但單車利潤低。因為平民化定位,聚焦在競爭最激烈的10-20萬元區(qū)間,而這兩年在比亞迪、吉利等品牌圍剿以及劇烈的價格戰(zhàn)之下,哈弗也多次“以價換量”,比如今年3月和5月。所以,它對集團的利潤貢獻不會太多;
WEY品牌今年有些起色,但是建立在過去的低基數(shù)之上,且體量有限;長城皮卡保持穩(wěn)定,歐拉還在繼續(xù)大跌。
利潤貢獻最大的是坦克品牌,單車均價超過了25萬元,坦克300/500等,都是“方盒子”市場的明星車型。然而,今年在奇瑞捷途、比亞迪方程豹的持續(xù)進攻下,上半年坦克品牌跌了兩位數(shù),這對于長城汽車來說,不啻于一記重擊。

今年一季度,長城汽車總銷量25.68萬輛,同比下降6.73%。其中哈弗、坦克、歐拉分別跌了8.42%、14.63%、54.31%。僅WEY品牌和長城皮卡,分別以1.3萬輛和5萬輛增長38.69%和14.97%。
營收利潤方面,一季度營收400.19億元,同比下降6.63%;凈利潤17.51億元,同比下降45.6%;扣非凈利潤14.69億元,同比下降27.12%。
雖然官方解釋,一季度營收利潤下降是因為“產(chǎn)品換代升級和直營體系建設投入增加所致。”但外界普遍認為,銷量下降尤其是“利潤大戶”坦克品牌的銷量下降,也是重要原因。
與之相對,一季度比亞迪的凈利潤為91.55億元,同比增長100.38%;吉利凈利潤56.7億元,同比增長264%。
二季度,長城汽車的營收情況有所好轉(zhuǎn),達523.48億元,同比增長7.78%。但利潤表現(xiàn)依舊承壓,尤其扣非凈利潤21.13億元,同比下降了41.53%。

當下,汽車市場的銷量份額有越來越向頭部集中的趨勢。
上半年,比亞迪累計銷量214.6萬輛,同比增長33%;吉利汽車累計銷量140.9萬輛,同比增長27%;長安汽車累計銷量135.5萬輛,同比增長6.8%;奇瑞汽車累計銷量126萬輛,同比增長14.5%。
四大車企的銷量總數(shù)和增速,都是長城汽車的兩倍以上。
寫在最后
作為曾經(jīng)的自主品牌領頭羊,長城汽車這些年在戰(zhàn)略上搖擺不定。它曾是最堅定的新能源轉(zhuǎn)型者,最早孕育出純電代步車品牌歐拉,制定過“2025年新能源車目標銷量320萬輛、2045年實現(xiàn)碳中和”等目標。但在增長壓力下,這些都閉口不提了。
此外,近幾年它還頻傳人事動蕩。柳燕、劉智豐、寧述勇、王鳳英、文飛、果鐵夫、陳思英、李曉銳、喬心昱......大量高管的流失,讓很多戰(zhàn)略目標和營銷策略難以持續(xù)。WEY、歐拉的市場定位多次變更,就是最明顯的例子。
日前,長城汽車再傳人事調(diào)整。原魏牌及坦克品牌CEO劉艷釗升任長城汽車副總裁,主管長城汽車傳播中臺,是為公關體系一號位。而魏牌CEO、坦克品牌CEO,分別由馮復之、常堯擔任。更早以前,呂文斌被任命為歐拉品牌總經(jīng)理,趙永坡則專注于哈弗。至此,長城汽車結束了一人分管兩個品牌的狀態(tài)。
人事布局完畢的長城汽車,能不能在下半年打開新局面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