輪轂如何計算
輪轂計算主要涉及寬度、ET值等關鍵要素。輪轂寬度通常以英寸為單位,將其數(shù)值乘以25.4毫米就能得到實際寬度,寬度變化會均勻體現(xiàn)在輪轂兩側。而ET值是輪轂中心線到凸緣的距離,影響著輪轂與車輛的匹配度。此外,計算輪轂尺寸時,還需綜合考量車輛懸掛、剎車系統(tǒng)以及輪胎尺寸等因素,如此才能確保各部件匹配得當、行車安全。
以常見的輪轂規(guī)格標識為例,若看到“18x9J”這樣的標注,其中“18”代表輪轂直徑為18英寸,“9”則是輪轂寬度的數(shù)值,“J”是一種特定的標識。按照計算方法,這個輪轂的實際寬度就是9乘以25.4毫米,得出的結果是228.6毫米。并且當輪轂寬度有所變動時,比如從“18x9J”變?yōu)椤?8x10J” ,其增加的寬度會平均分布在輪轂兩側。通過計算(10J - 9J)÷2 = 0.5J ,再把1J = 25.4毫米代入,可知輪轂兩側各寬出了12.7毫米。
ET值的大小對輪轂與車輛的適配情況起著關鍵作用。若ET值較大,這意味著輪轂中心線離凸緣較遠;反之,ET值較小的時候,中心線離凸緣就較近。不同的ET值會使輪轂安裝在車輛上的位置產(chǎn)生差異,進而影響到車輛的操控性能、行駛穩(wěn)定性以及外觀效果等多個方面。
除了寬度和ET值,輪胎尺寸的計算與輪轂也緊密相連。以輪胎規(guī)格“215 - 70 - R16”為例,首先解析這個規(guī)格,“215”代表輪胎寬度為215毫米,“70”是扁平比,“R”表示子午線輪胎,“16”則說明鋼圈直徑為16英寸。由于1英寸等于25.4毫米,在計算輪轂尺寸時,還需要算出胎壁高度,其公式為胎壁高度 = 輪胎寬度 × 扁平比 ,在此例中胎壁高度就是215×70% = 150.5毫米。接著利用公式輪轂尺寸 = 胎壁高度 + (鋼圈直徑 × 25.4 / 2),可以算出輪轂尺寸為150.5 + (16 × 25.4 / 2) = 338.2毫米。
此外,計算輪胎外徑(包括胎唇)除以π(約3.1415926)能得到輪胎半徑,再乘2就是輪轂直徑,不過這種方法多用于汽車和卡車上的鋼制輪轂,對于鋁合金或其他材料的輪轂,可能不太準確。同時,輪轂孔距、材質、重量這些參數(shù)在整個計算與選擇過程中同樣不可忽視。
總之,輪轂計算并非簡單的數(shù)字運算,而是一個綜合考量多個因素的過程。寬度、ET值、輪胎尺寸以及車輛的其他相關部件,都相互關聯(lián)、相互影響。只有精確計算并合理選擇輪轂,才能讓車輛不僅在性能上得以保障,外觀上也能展現(xiàn)出獨特魅力,為駕駛者帶來更加優(yōu)質、安全的駕駛體驗。
(圖/文/攝: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)
>>點擊查看今日優(yōu)惠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