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媒體報道:
哈爾濱一家奔馳4S店忽然閉店,部分消費者出現提車之后無法辦理上牌,同時也有一部分車主的車輛維保無法兌現;更甚者還有部分已經交付車款但尚未提車的準車主,其購置的車輛被轉移至其他門店,于是又上演了準車主和老車主維權的一幕。
梅賽德斯·奔馳汽車公司已經注意到相關動態(tài),并回應稱正在了解具體情況。
而在此前當地相關機構已經將該4S所屬集團公司列入經營異常目錄,但是在其閉店之前尚未有相關公示。

還是“價格戰(zhàn)”
豪華汽車品牌的門店也有難以為繼的情況,普通汽車品牌是否會更令人擔憂?
這是一些網友們的擔心,只是現在的一些汽車經銷商為何說倒就倒呢?話說三遍淡如水,然而想要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要舊話重提——原因無非是“價格戰(zhàn)?!庇绍嚻笙破鸬摹皟r格戰(zhàn)”不僅會給上游的供應商企業(yè)帶來經營壓力,同時也會給下游的汽車經銷商企業(yè)帶來同樣大的壓力。整車廠屬于中游企業(yè),但是卻能決定上下游企業(yè)的經營狀況;比如整車廠可以單方面決定車輛售價,完全不用知會供應商和經銷商,可是經銷商從整車廠購入(批發(fā))車輛的價格也是由整車廠來決定。

于是則難免出現購入價格和調整后的車輛指導價“倒掛”的情況。
比如一款車的批發(fā)售價是10萬元,指導價是15萬元;整車廠為提升產品競爭力,通過多輪降價將車輛指導價降至8萬元。那么經銷商之前購入的車輛如果還沒有消化完全的話,在零售環(huán)節(jié)賣出這批車的時候,每賣掉一輛就會虧損2萬元。
所謂的“進銷倒掛”就是指批發(fā)價格低于零售價格,長此以往,經銷商要承擔的不是資金壓力而是難免的虧損。

數據“很驚人”
“進銷倒掛”能掛到什么程度呢?
有越來越多的汽車經銷商都在講這個詞,也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都在講虧本賣車;實際汽車生產制造商是不能虧本賣車的,其定出的汽車售價絕對不能低于成本價,否則會違反《反不正當競爭法》。
沒有汽車企業(yè)敢于明目張膽的違法。
但是汽車經銷商是真的有一批在虧本賣車,并且并不是主觀上的違法行為,導致其虧本賣車的根本因素是整車廠頻繁的調價。

那么能虧到什么程度?
參考《2024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》的數據,大致為:84.4%存在不同程度價格倒掛60.4%倒掛幅度超過15%
數據就是這樣。
也就是說在最夸張的階段里有超過8成的4S店出現過不同車款和不同幅度的“進銷倒掛,”其中有超過6成的汽車進銷差價反差程度(虧損程度)超過15%,假設為一輛售價10萬元的汽車,賣一輛就能虧損超過1.5萬元。
2025年的全年數據當然要等到明年才能確認,上半年的數據預計也要等待兩個月左右才能出爐。

未來“要明確”
現在有一點已經可以確認:
如果“價格戰(zhàn)”不停止的話,2025年的汽車經銷商會更難運營;不論是一線大品牌門店還是二三線門店,4S店真可能是“說倒就倒?!?/p>
過去一年里的汽車4S店已經有4419家退網,在所有汽車經銷商里能盈利的占比只有39.3%,持平的比例是19%,虧損的門店達到41.7%!對于虧損的門店而言,如果還沒有轉機則只能閉店;對于持平的門店而言,如果價格倒掛的問題依然無解甚至加重的話,那么2025年里也只有成為下一批虧損的門店。

一旦4S店出現“閉店潮”的話,汽車市場難免動蕩。
因為不論屆時的汽車價格有多低,沒有門店去哪買?就算是能到其他城市門店購買,可是汽車每隔數千公里到上萬公里就要保養(yǎng)一次;用車過程中也難免出現故障,出現故障則需要到門店售后維修,許多車輛(以新能源汽車為主)如果不在門店售后維保車輛的話,長期質保方案是有可能作廢的。所以本地沒有門店則會給用車帶來許多麻煩,面對這樣的情況,或許許多汽車消費者會擱置或直接放棄購車或換車計劃。
4S店是連接車企和用戶的橋梁,現在這道橋梁正在坍塌!而腐蝕橋梁基礎的不是別人,正是橋一端的整車廠,腐蝕的方法是“價格戰(zhàn)?!?/p>
汽車行業(yè)不可以這樣下去了。
